就是名觀光客,打算去野外賞花。
一名29歲的烏國士兵德羅博堅科(Mykhailo Drobotenko),即使先前在俄烏戰爭中於盧漢斯克(Luhansk)地區,遭到地雷攻擊失去雙腿,卻仍然參加了比賽,並在賽事中進行臥推。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5月19日,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元首,聚集在日本廣島,舉行為期三日的峰會。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泰國的前進黨在國會大選中一舉拿下眾議員151席,成為國會最大黨,年僅42歲的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有望成為新任總理。近800名巴勒斯坦人因這一輪空襲流離失所。摩卡的平均風速高達每小時195公里,掀翻許多建築屋頂,若開邦首府實兌市(Sittwe),因為暴雨而嚴重淹水。
以巴雙方從5月9日開始,爆發新一輪的激烈衝突,根據加薩官方的說法,新一輪的激戰摧毀了巴勒斯坦15個住宅區,其中包括50多套公寓。一名長期房客表示,過去Loafer Lodge就時常發生火災警報,因此不少人已經警報當作「家常便飯」,沒想到這次是不容忽視的警報。不過盧信吉也指出,當國際局勢跟國內局勢可以達成一定共識的時候,美國還是願意提供某種程度的支持,例如現在朝鮮半島,韓國國內可以接受美國核動力潛艦經過,或者暫時駐紮在韓國港口,這對台灣來說可以是一個參考的模式,美國核潛艦或許不能直接進入台灣港口,但可以經過公海區域或台灣周遭海域,或許是美國正在考慮的一種方式。
為期3天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上週日(5月21日)於廣島落幕,美日韓領袖在峰會期間也舉行三方會談,由於美國近期陸續與日韓確立「核保護傘」,外界關注台灣是否也會被納入該計畫中。延伸閱讀 尹錫悅訪美:《華盛頓宣言》背後的美國盟友體系和「核對峙」 日韓峰會:兩國合作更能應對中國競爭,尹錫悅表示不排除日本加入「華盛頓宣言」 為何說美國定期派遣俄亥俄級核潛艦到韓國是頗為反常的決定? G7廣島峰會:台海議題料將主導峰會議程,日本的區域穩定角色逐漸吃重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認為,美國對日本和韓國因為是有正式的協防條約,所以在綜合的安全保障上面會涵蓋這個核武的部分,另外韓國和日本因為受到北韓與中國核脅迫,國內很多人主張發展核武,美國提供核保護傘一方面可以嚇阻北韓與北京,二方面也可以讓韓國跟日本減低發展核武器的壓力。而外交部長吳釗燮今日於立院答詢時,亦被問及我國是否爭取美國將台灣納入核保護傘?吳釗燮表示,我國政策是不發展核武、不儲存核武、也不使用核武,任何國家用核武威脅台灣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也因為如此其他與我國有相同訴求的好朋友,跟我國也「有所溝通」。
蘇紫雲補充,美國過去也曾在台灣部署核武器,比如在台南空軍基地部署「屠牛士中程飛彈」,就是戰術核武的一部分。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美日韓2022年9月進行聯合軍演,美國派出核子潛艦「安納波利斯號」(前)與核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
不過,台美之間就此議題的討論不適合公開說明。盧信吉說,北韓的核武威脅一直存在,這種持續性的威脅會造成民眾認知麻痺,可是韓國政府今年3月針對北韓核攻擊造成的死傷做了3種模擬情境,等同重新更新韓國民眾對於核威脅的認知。學者認為,台灣雖然與美國沒有協防條約,但仍有可能得到類似的保護,不過這取決於台灣民意與國際局勢,而明年總統大選即是關鍵。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韓國公布首份印太戰略報告,為什麼幾乎避談中國卻稱北京為「關鍵夥伴」?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bby Huang 攝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盧信吉(右)22日出席我國智庫國策研究院舉辦的「G7、美日韓峰會與美中戰略對抗座談會」。模擬情境包括如果首爾光化門遭北韓以現有最大核威脅100千噸的攻擊,將造成192萬人以上的死傷,直接死亡人數約爲34萬人。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核保護傘」(Nuclear Umbrella)是美國或其他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向其盟友國家作出的保護承諾,如果其盟國受到危險攻擊,等同於本國受到攻擊,美國可使用自己的核武進攻有意圖的國家,如美國與韓國政府今年4月共同發表「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該聲明重申若北韓對韓國發動攻擊,美國將協同韓國作戰,且不排除使用核武的選項。
而據《韓聯社》援引4月23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報導,約56%的韓國人支持自主發展核武器以應對朝鮮不斷升級的核威脅。至於台灣是否能依循日、韓模式爭取加入美國的「核保護傘」計畫?盧信吉會後接受《關鍵評論網》訪問時表示,短時間內因為政治議題還是太敏感,沒有那麼容易被納入這個保護。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外交部長吳釗燮22日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台歐關係發展挑戰與契機」,並備質詢。盧信吉說,因為國內與國際對核威脅局勢的認知上升並有所連結,造成韓國總統尹錫悅上台後很快的促成美韓同盟,包括去年底韓國重新論述印太戰略,以及今年甫發表的「華盛頓宣言」。
國際層次的部分,如果美國提供核保護,對中國來說可能是觸碰到國家安全底線,中國會採取的回應不可預料,但因為核保護是目前最有威力的一種威嚇方式,相信會對中國造成非常大的壓力,中國過去已經有環台軍演的回應,相信會採取更高層級的回應,這也是美國需納入考量的因素至於台灣是否能依循日、韓模式爭取加入美國的「核保護傘」計畫?盧信吉會後接受《關鍵評論網》訪問時表示,短時間內因為政治議題還是太敏感,沒有那麼容易被納入這個保護。延伸閱讀 尹錫悅訪美:《華盛頓宣言》背後的美國盟友體系和「核對峙」 日韓峰會:兩國合作更能應對中國競爭,尹錫悅表示不排除日本加入「華盛頓宣言」 為何說美國定期派遣俄亥俄級核潛艦到韓國是頗為反常的決定? G7廣島峰會:台海議題料將主導峰會議程,日本的區域穩定角色逐漸吃重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學者認為,台灣雖然與美國沒有協防條約,但仍有可能得到類似的保護,不過這取決於台灣民意與國際局勢,而明年總統大選即是關鍵。韓國公布首份印太戰略報告,為什麼幾乎避談中國卻稱北京為「關鍵夥伴」?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bby Huang 攝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盧信吉(右)22日出席我國智庫國策研究院舉辦的「G7、美日韓峰會與美中戰略對抗座談會」。蘇紫雲補充,美國過去也曾在台灣部署核武器,比如在台南空軍基地部署「屠牛士中程飛彈」,就是戰術核武的一部分。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認為,美國對日本和韓國因為是有正式的協防條約,所以在綜合的安全保障上面會涵蓋這個核武的部分,另外韓國和日本因為受到北韓與中國核脅迫,國內很多人主張發展核武,美國提供核保護傘一方面可以嚇阻北韓與北京,二方面也可以讓韓國跟日本減低發展核武器的壓力。國際層次的部分,如果美國提供核保護,對中國來說可能是觸碰到國家安全底線,中國會採取的回應不可預料,但因為核保護是目前最有威力的一種威嚇方式,相信會對中國造成非常大的壓力,中國過去已經有環台軍演的回應,相信會採取更高層級的回應,這也是美國需納入考量的因素。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美日韓2022年9月進行聯合軍演,美國派出核子潛艦「安納波利斯號」(前)與核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不過,台美之間就此議題的討論不適合公開說明。而據《韓聯社》援引4月23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報導,約56%的韓國人支持自主發展核武器以應對朝鮮不斷升級的核威脅。
「核保護傘」(Nuclear Umbrella)是美國或其他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向其盟友國家作出的保護承諾,如果其盟國受到危險攻擊,等同於本國受到攻擊,美國可使用自己的核武進攻有意圖的國家,如美國與韓國政府今年4月共同發表「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該聲明重申若北韓對韓國發動攻擊,美國將協同韓國作戰,且不排除使用核武的選項。模擬情境包括如果首爾光化門遭北韓以現有最大核威脅100千噸的攻擊,將造成192萬人以上的死傷,直接死亡人數約爲34萬人。而外交部長吳釗燮今日於立院答詢時,亦被問及我國是否爭取美國將台灣納入核保護傘?吳釗燮表示,我國政策是不發展核武、不儲存核武、也不使用核武,任何國家用核武威脅台灣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也因為如此其他與我國有相同訴求的好朋友,跟我國也「有所溝通」。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為期3天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上週日(5月21日)於廣島落幕,美日韓領袖在峰會期間也舉行三方會談,由於美國近期陸續與日韓確立「核保護傘」,外界關注台灣是否也會被納入該計畫中。盧信吉說,北韓的核武威脅一直存在,這種持續性的威脅會造成民眾認知麻痺,可是韓國政府今年3月針對北韓核攻擊造成的死傷做了3種模擬情境,等同重新更新韓國民眾對於核威脅的認知。
不過盧信吉也指出,當國際局勢跟國內局勢可以達成一定共識的時候,美國還是願意提供某種程度的支持,例如現在朝鮮半島,韓國國內可以接受美國核動力潛艦經過,或者暫時駐紮在韓國港口,這對台灣來說可以是一個參考的模式,美國核潛艦或許不能直接進入台灣港口,但可以經過公海區域或台灣周遭海域,或許是美國正在考慮的一種方式。Photo Credit: 中央社 外交部長吳釗燮22日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台歐關係發展挑戰與契機」,並備質詢。
盧信吉說,因為國內與國際對核威脅局勢的認知上升並有所連結,造成韓國總統尹錫悅上台後很快的促成美韓同盟,包括去年底韓國重新論述印太戰略,以及今年甫發表的「華盛頓宣言」而故事從他巧遇高中同學開始⋯⋯。
名稱|周寬柔《TOMATO》 時間|2023/05/25(四) - 2023/05/28(日)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一樓實驗劇場(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什麼是情慾?如果情慾不是色情,不是受精行為,那是什麼? 準備好衛生紙,噴湧汁液不怕髒只怕你擦不乾淨。【展覽】 名稱|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 時間|2023/05/17(三) - 2023/09/17(日) 地點|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台東縣綠島鄉20號) 詳情請點擊 傾聽與迴聲本為相生的態勢,裂隙的聲音是來自歷史的陷落,抑或至今仍讓大眾難掩不安的傷口?裂隙暗處的嗚鳴聲從來都不只是單一的波動,而是涵納於數萬人的生命經歷。作品以詩意的舞台語言風格探索並揭示當代人的精神情境,創作題材涵蓋文學、神話、歷史、社會等範疇,並與各類當代藝術家進行跨領域實驗創作。透過多重敘事的手法,極具詩意地將充滿危機的畫面描寫得舉重若輕。
帶著踰越的心、愉悅的身體,可窺探可凝視也可以遮眼睛。人生道路總有幾個彎吧,我還不曾見過有人一路直走就能贏得眾多的喝采。
波默拉將帶有些許未來主義色彩的世界搬上舞台,探問人類與機器人共存的未來世界,當代價值觀在人工智慧出現後的偏移與替代。鮮紅果實作為情慾、性別身體、性別認知等象徵,藉由身體與之時而倒置、時而抗衡的權力關係,與其動態所產生的想像去探問「情慾為何」的同時,也梳理我們的性/性別如何在我們所處的社會被建構。
過了下個彎就會沒事的。故事中看見的是近乎完美的機器人與身處於自我形塑過程的青少年們,在「自然的」人格特質養成與大數據「建構的」機器人程式之間,「真實」與「虛擬」的界線在何處?透過快速變化的短篇生活場景及通俗幽默的語言,真實的人性與假想的衝突相互交織於舞台,波默拉再次挑戰觀眾面對人類情感的複雜程度。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